文博时空/文 文博时空 作者 重光 天宝九载(750),当诗人岑参完毕安西出使,东归途中通过酒泉时,得到酒泉太守的热心招待。夜宴之上,鼓声隆隆,胡笳动听,酒泉太守拔剑起舞。边地戎旅间的宴会,在场所有人的思绪都被带到了家园,席间不时有人擦洗眼角的泪花。岑参显着被这气氛所感染,酒气氤氲中,他挥毫写下一段七言:
酒泉太守能剑舞,高堂置酒夜伐鼓。
胡笳一曲断人肠,座上相看泪如雨。
琵琶长笛曲相和,羌儿胡雏齐歌唱。
浑炙犁牛烹野驼,交河美酒归叵罗。
三更醉后军中寝,无法秦山归梦何。
依据岑参的这首《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咱们能够窥见这场宴会的细节:参加宴会的人都端着叵罗,喝着交河美酒,吃着烹炙的犁牛、野驼肉,听羌儿胡雏伴着琵琶长笛高歌。显着,这是一场“胡”风十足的宴席。不只仅是这一场宴会,整个大唐都深深遭到来自“胡”的影响。
粟特入华迁徙路线图(图源:《中古我国与粟特文明》)
翻阅史料,咱们知道唐人眼中的“胡”首要指粟特人。这些首要日子在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区域的人群是一支前史悠久的民族,他们崇奉琐罗亚斯德教(我国的史籍称“祆教”),在前史上以长于经商出名。粟特人从未建立起一个一致的强壮政权,但他们却依托地处丝绸之路的首要干道这一有利地势,在中古时期长时间操控东西方交易,对欧亚大陆各文明都带来了深化的影响。东汉以降,不断有粟特人群徙入华夏,北朝、隋唐时期,华北各地大都已有粟特人的身影。粟特人不只从事商业活动,还活跃入仕中心或当地官府。尽管宋代今后,粟特人逐步消失在前史长河中,但他们给中华文明带来的影响却是不行忽视的。
安伽墓围屏·野宴商旅图(图源:《西安北周安伽墓》)
作为商业民族,粟特人特别对古代我国的物质日子影响深远。他们给华夏王朝带来很多充溢中亚气味的器物与风气。宴会,就是其间一个能够会集展示“粟特风”的重要场合。玄奘法师在西行路过粟特区域时,记载粟特人“虽富巨万,服食粗弊”。但现代考古开掘的效果足以让咱们对这一记载发生置疑。地下出土的文物与岩画展示了粟特人不少奢华隆重的宴饮局面。不只是诗人为之倾慕,整个大唐的贵游都为其所招引,以至于《新唐书》写道“贵人御馔,尽供胡食。”
那么,一场“粟特风”的饭局,终究有哪些令人垂涎欲滴的要素,引得唐人如此向往呢?
01
酒肉朵颐:令人食指大动的粟特美食
在唐人眼中,肉类并非能够随意享受的食物。唐诗中有“此地日烹羊,无异我食菜”,“长安从富儿,盘馔罗膻荤”等语,可见在唐人的观念中,只要有钱人才干食用荤肴肉馔。但成长在内亚草原的游牧民族状况则大不相同,其肉类供应量要胜于农耕人群。粟特区域多是绿地王国,其可食用肉类资源也较华夏内地人群为优。
西安北郊发现的北周安伽墓,是现在发现有切当编年的最早一座粟特人墓葬。墓主人安伽是入华粟特人的聚落领袖——萨保。由于粟特人传统的葬俗为天葬,前期入华粟特人根本没有墓葬遗存,所以安伽墓作为较早选用我国式土葬的入华粟特领袖的墓葬之一,为咱们了解粟特聚落的内部状况,宗教崇奉及物质文明供给了重要材料。
安伽墓志拓本(图源:《西安北周安伽墓》)
安伽墓石榻围屏恢复(图源:《西安北周安伽墓》)
安伽墓中包含信息最为丰厚和会集的文物就是这件围屏石榻,上面也绘有多幅粟特人宴饮的场景。其间有一旮旯制造了烤肉者形象(见下图),一个胡人面临圈足火盆,手持长条形的刀子,正在切分盘中的肉类食物。而各种肉类中,好像粟特人最为宠爱羊肉。在塔吉克斯坦穆格山出土的粟特语文书中,有一份八世纪初的肉账,残存十一行文字,记载了一位粟特人在某年九月十三日至十月八日的时间里,取羊六次,共宰吃母羊十二口和公羊两口。
安伽墓围屏·烤肉者形象(图源:《西安北周安伽墓》)
粟特区域粮食作物多为大麦和小麦,因此其主食以面食为主。而唐代盛行的“胡食”中,也以胡饼最为盛行。大约由于胡饼是粟特人日子中最常见的食物,在粟特人墓葬中的绘画上根本看不到胡饼的图画。但是得益于新疆区域枯燥的气候条件,在考古开掘中竟出土了面粉制品的什物。如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地出土的唐代宝相花月饼,以小麦粉为质料,模压成型,烘烤制成。月饼全体呈圆形,表面的宝相斑纹概括明晰,造型精巧。此外阿斯塔那墓地还出土有多种形制的面食点心,做工精巧,各有匠心。
吐鲁番阿斯塔墓地出土宝相花月饼
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地出土各类面食
宴会上有飘香的烤肉,细巧的点心,又怎样少得了美酒呢?况且粟特人酿造的葡萄酒是有名的佳酿,在汉唐时期盛行我国。太原发现的隋代虞弘墓,墓主人虞弘出自中亚鱼国,历仕北齐、北周、隋三朝,曾“检校萨宝府”,职掌来华外国人业务。墓中出土石堂上有一幅酿造葡萄酒图(见下图)。图的上部三个男人手臂相挽,欢欣鼓舞,左右舞者手上各抓着一枝葡萄藤,他们上方是葡萄、藤蔓和飞鸟。图画下部则有一人怀有大坛,正等待着新鲜榨出的葡萄汁,预备用来酿造葡萄酒。
隋代虞弘墓石堂东部南侧图画·酿造葡萄酒图(图源:《胡商,胡腾舞与入华中亚人》)
对粟特人而言,葡萄酒既是敬奉祆神的贡品,也是对外沟通的重要产品。因此,“天马常衔苜蓿花,胡人岁献葡萄酒”构成了唐人眼中经典的盛世图景。而葡萄酒的甘美,也深深烙进了唐人的前史回忆中,唐穆宗饮下一杯葡萄酒后,也忍不住感叹:“饮此顿觉四体交融,真‘和平正人’也。”
02
金杯共饮:粟特风格金银酒器
酒是粟特宴会上的重要元素,而粟特人的酒器更是宴席上夺人眼球的存在,由于这些盛酒的器皿大多用金银打制而成。常与葡萄酒一同呈现的酒器就是“金叵罗”,叵罗是粟特语“碗”“杯”一词的音译。叵罗是粟特人常用的酒器,因原料可分为金叵罗、银叵罗、铜叵罗。尽管至今仍未有考古开掘出能够彻底确定为金叵罗的什物,但安伽墓围屏石榻上的宴饮图中(见下图),榻上两人手中所执金色碗具现已被学者比定为“金叵罗”,而榻前供盘上还有三件,为银色,学者估测为“银叵罗”。
安伽墓围屏·宴饮图(图源:《西安北周安伽墓》)
金、银叵罗在中古时期是享有盛名的宝藏,龟兹王白素稽就曾进贡银叵罗给大唐皇帝。从北齐神武帝高欢到唐玄宗李隆基的御宴上都曾见此物的身影。李白有诗曰“葡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吟咏的正是这件殊方异物。
从图中不难看出,叵罗容积较大,要是连饮数碗对酒量但是不小的应战。岑参醉卧军帐,大约也与之有关。而高足杯则是粟特人常用的另一种容量较小的酒器。隋代李静训墓中就出土有一件金制高足杯,圈口,杯腹为弧形,外壁焊有一圈凸弦纹,下接高足,是考古开掘所见最早的金高足杯之一,被估测或许即粟特区域的进口货。
安伽墓围屏和唐代房陵公主墓岩画则让咱们能够知晓其拿持的办法:即用拇指和食指持住杯足部位。可见北朝隋唐时期,粟特人不只为我国带来了新的酒器,还带来了充溢域外风情的喝酒文明。入唐今后,高足杯敏捷传达盛行开来,成为最为遍及的喝酒用具。
李静训墓出土金高足杯
安伽墓围屏·吹打宴饮图(图源:《西安北周安伽墓》)
房陵公主墓岩画·提壶持杯侍女图
除了叵罗和高足杯,粟特人给我国酒器带来的又一巨大影响当属各式各样的“金银带把杯”。这些带把杯大多杯体较深,底部有圈足,其杰出特色就在于杯的口沿至腹部有各种形制的把。把的上部有指垫,下部有指鋬,用手执杯时手感舒适,携持安稳。
金银带把杯并不是我国传统器物造型,在唐曾经只要一条含糊的头绪,那就是汉代的一种小型饮器——卮。卮的全体造型与唐代金银带把杯有些挨近,但考虑到卮在汉代并不多见,相关带把器物在汉晋时期缺少实例,很难与唐代带把杯直接建立起演化联络。
鎏金铜框玉卮 南越王博物收藏
这件玉卮由鎏金铜框为骨架,镶嵌9块青玉片组成杯身,底部为一圆形玉片,三蹄足。盖为修漆木胎,周边镶嵌三个弯月形玉饰,顶部原有一敌对纽,现已缺失。杯侧附有一玉制单耳鋬。铜框表面皆刻勾连菱纹和云鸟纹,玉片则表面饰勾涡纹,内面素常。
齐东方教授在《唐代金银器研讨》一书中将唐代粟特式金银带把杯分为三组,分别是粟特制品,粟特工匠的制品,我国制品,以此可见粟特带把杯对我国酒器逐步深化的影响。何家村窖藏中的素面罐形带把银杯被认定为粟特银器。这件银杯充沛地体现了粟特银器的一项重要特征,即器体轻浮,选用锤揲技能,相较之下我国传统金银器首要是选用铸造技能。该杯小口,束颈,圆鼓腹,圆底,圈足,腹部焊着上有平鋬下有钩尾的环形柄,通体光素,显着归于中亚造型体系,而在唐代金银器中找不到类似的造型。
素面罐形带把银杯(图源:《花舞大唐春——何家村遗宝精粹》)
与素面罐形带把银杯比较,这件伎乐纹八棱金杯则显得杯身厚重,从口沿处的缺失部分调查漏出的胎体,可知该杯应当是铜胎铸造成型,再通体鎏金。该杯八棱形,侈口,杯壁稍有内弧,下部由横向内折棱处内收,下接八棱形圈足,足底为一圈联珠。杯壁的环形把由联珠组成,上有浮雕装修的平鋬,杯身的八面各饰有手执乐器的乐师,折棱处饰以联珠纹。从其装修风格和杯身人物的服饰发式等特征上,都透露着浓郁的粟特风格,因此归纳其工艺及形制,该杯被以为是粟特工匠在我国制造的珍品。
伎乐纹八棱金杯(图源:《花舞大唐春——何家村遗宝精粹》)
杯身八面各饰有手执乐器的乐师
下面这件鎏金仕女打猎纹八瓣银杯则被以为是我国工匠在充沛吸收粟特等外来文明后进行的自我立异。这件银杯呈八曲葵口,口沿刻出一圈联珠,杯身刻出柳条为界分出八瓣,下部饰以莲花瓣托起杯身,瓣里又有忍冬花,下接八棱形莲瓣纹圈足,足底刻一周联珠。杯身相同附有环柄,上有平鋬下有勾尾。杯身的八瓣内制造四幅男人打猎图与四幅仕女游乐图。该杯的环柄和连珠纹等特色仍保留着显着的粟特风气,但褒衣博带的仕女图以及缠枝花雀等纹样已足以阐明这件银杯产自我国。以这件银杯为代表的饮器当属我国的立异款式。
鎏金仕女打猎纹八瓣银杯(图源:《花舞大唐春——何家村遗宝精粹》)
03
胡乐与胡腾:粟特人的歌舞艺术
酒过三巡,正是眼饧耳热之际,粟特人的宴席上永久少不了歌舞欢笑。尽管日子的场景早已散失在前史长河中,但古人镌刻在石头上的绘卷为咱们留下了这些动听的场景。虞弘墓出土石堂图画多有体现宴饮中的歌舞画面。下图中是两位正在进行演奏的粟特男人,一人演奏琵琶,一人吹奏横笛,正在独奏的两人都是沉醉其间的神态。
隋代虞弘墓石堂图画(图源:《胡商,胡腾舞与入华中亚人》)
而这一画面中的男人,赤裸上身,颈戴项链,右手举着一个角形器吹奏。这种乐器往往用兽角制成,为军中运用的吹吹打器,所谓“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能够幻想其音色之苍莽雄壮。
隋代虞弘墓石堂图画(图源:《胡商,胡腾舞与入华中亚人》)
跟着乐声逐步昂扬,粟特人就会跳起闻名的胡腾舞,将宴会进一步面向高潮。胡腾舞,又名胡旋舞,“舞急转如风,俗谓之胡旋。”张庆捷教授以为胡腾舞以男人为主,动作首要是双腿踢腾腾跳;胡旋舞以女子为主,动作则多是身体急速旋转。但整体而言,二者仍属同一体系的舞蹈,节奏明显愉快,风格刚劲有力。白居易《胡旋女》一诗写道“胡旋女,出康居”,可知这一舞蹈艺术即出自粟特。前史上最有名,最独特的“胡旋舞表演者”当属安禄山。史书记载这位“重三百三十斤”的人在唐玄宗面前竟能“作胡旋舞疾如风焉”!
那么胡腾舞到底是什么样的状况呢?仍然是虞弘墓石堂图画为咱们供给了极具代表性的画面(见下图)。图中舞蹈的男人深鼻高目,是典型的胡人形象。只见他双臂上下翻动,身首改变,肩上帔帛与腰间软带在空中飘动,正是诗中“跳身转毂宝带鸣,弄脚缤纷锦靴软”所描绘的那样,典型的胡腾舞场景。
隋代虞弘墓石堂图画(图源:《胡商,胡腾舞与入华中亚人》)
安伽墓围屏中也有类似的舞蹈画面。舞者双手相握举于头顶,扭腰摆臀,抬起一只脚,翩然起舞,神态自得,学者也将其比定为胡腾舞。舞者身旁是跽坐在地毯上的乐人,或怀有琵琶,或吹奏横笛,可见这是胡人乐舞最常用到的乐器。人物间点缀着的各式酒器和装满珍馐的器皿,都清楚地标明这一画面的宴会性质。
安伽墓围屏·舞蹈者形象(图源:《西安北周安伽墓》)
安伽墓围屏·舞蹈图(图源:《西安北周安伽墓》)
安伽墓围屏·吹打舞蹈图(图源:《西安北周安伽墓》)
由此咱们能够看出,出土什物展示出的粟特“饭局”绝非玄奘所称的“服食粗弊”。赋有的粟特人在宴席中很多运用金银器皿,他们大口喝酒,大口吃肉,跟着愉快昂扬的音乐,跳着令人目眩神迷的舞蹈。难怪从诗人到帝王都会被其所招引,这使得隋唐时期以降,华夏的饮食风气和食用用具都深深烙上了粟特风格。千载之下,这些场景仍然是那样的光芒耀眼。
参考文献:
1、 蔡鸿生:《唐代九姓胡与突厥文明》,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 2、 齐东方:《唐代金银器研讨》,北京:我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 3、 王赛时:《唐代饮食》,济南:齐鲁书社,2003年。 4、 陕西前史博物馆等编著:《花舞大唐春:何家村遗宝精粹》,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年。 5、 陕西省考古研讨所编著:《西安北周安伽墓》,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年。 6、 山西省考古研讨所编著:《太原隋虞弘墓》,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年。 7、 张庆捷:《胡商 胡腾舞与入华中亚人:解读虞弘墓》,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10年。 8、 荣新江:《中古我国与粟特文明》,北京:日子·读书·性质三联书店,2014年。 9、 荣新江:《中古我国与外来文明》,北京:日子·读书·性质三联书店,2014年。
图片 | 重光
排版 | 小谢
规划 | 尹莉莎
据央视报导,应马英九基金会约请,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7所高校共40名师生组成的大陆高校师生拜访团11月27日抵达台湾省,开端为期9天8夜的沟通参访行程。拜访团包含奥运冠军马龙、杨倩等人。这几天,马龙...
近期,一则“华人老板在日本被杀并被焚尸扔掉”的音讯引发重视。据报道,4月16日,在日本栃木县那须町的山林中发现两具被烧焦的遗体,经查,两位死者为宝岛龙太郎和其妻子。据悉,宝岛龙太郎在东京上野车站周边运...
【文/调查者网 杨蓉】本周末,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QUAD)机制将在美国特拉华州举办为期两天的领导人峰会。美方官员声称,对我国的“忧虑”将成为“议程要点”,四国迁就加强南海“海上安全”等问题一起...
作为上海城市定制型商业弥补医疗稳妥,“沪惠保”的亮点之一是涵盖了质子重离子放疗,自推出以来深受上海市民欢迎。
家住普陀的76岁沈老伯不幸喉癌复发,由于从前进行过激光手术导致发声困难。让他感动的是,在上海市质子重离子不只承受了最先进的重离子医治,医院帮忙他请求的“沪惠保”理赔现已顺畅办结,获赔金额19万余元。让...
本文转自【央视新闻客户端】;当地时间23日,印度尼西亚警方发布音讯称,印尼北苏门答腊省曼特林纳塔尔区域一处天然气挖掘井22日产生天然气走漏,导致101名居民中毒。现在中毒者已被送医医治。(总台记者 陶...
5月4日,网民发视频称山东泰山风景区两名游客翻越护栏后差点坠崖。目击者告知记者,因游客太多两名游客翻越护栏想走小道,女子掉落时被男人拉住双脚,两人均无大碍。泰山风景区客服告知记者,有人员在现场提示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