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坐落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是我国现在面积最大的国有林区。2015年4月1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全面中止天然林商业性砍伐并加以管护,十年曩昔,森林面积继续添加、质量明显提高。
2024年,我国完结疆土美化面积超1亿亩,包含造林6669万亩、种草改进4836万亩。现在我国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成为全球增绿最多的国家。
在祖国北疆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林海与呼伦贝尔草原交错参差,形成了一片总面积达25万平方公里的“绿色净土”。这儿松涛激荡、风景旖旎、水草丰美。3000多条犬牙交错的河流、500多个漫山遍野的湖泊,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更孕育了下流松嫩平原万顷黑土、中华粮仓。
航拍的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一景(2012年9月15日摄)。 国家确认开发大兴安岭林区是从1952年开端的。尔后,来自全国各地的数万名建造者在林海深处安家落户。被前史学家翦伯赞称为“前史后院”的兴安林海斧锯声起、人困马乏……
从那时起,产自大兴安岭林区的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松、桦木等多种优质木材源源不断地走出深山老林,为新中国百废待兴的经济建造和社会开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998年国家“天然林维护”工程施行之后的15年间,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在科学砍伐的一起重视林木育婴更新、原生态植被维护和资源永续使用。
坐落内蒙古大兴安岭南部的红花尔基樟子松母树林基地俯瞰(2011年6月3日摄)。 依照国家布置,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于2015年4月1日全面中止天然林商业性砍伐,生态林业开展方法面临着严重转型,敞开全面建造生态文明的新征途。
内蒙古金河林业局贮木场工人在分类贮木(2015年3月14日摄)。 十年前,为聚集“挂锯停斧”这一具有前史意义的里程碑事情,记载行将消逝的传统林区出产日子和广阔林业建造者的精神风貌,我曲折奔赴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
三月早春,广袤的内蒙古森林草原仍旧冰雪掩盖。苍山银装素裹、大河冰封逶迤、林海玉树琼枝。白云、蓝天与雪野相映,在四季物语中展现着一幅雄壮壮美的冰原雪韵。一路向北,目之所及、无限风景!
马匹在内蒙古牙克石市境内白雪掩盖的草原上寻食(2015年3月16日摄)。
空中俯瞰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境内伊敏河景象(2015年3月18日摄)。 林城牙克石、乌尔旗汉、图里河、额尔古纳、根河、金河、乌力库玛、阿龙山、克一河、甘河、阿里河、红花尔基……穿林海、走工队、宿窝棚……我走近最终一批砍木作业区,聚集林区繁忙的出产场景、体会砍木匠人的出产日子,用镜头记载下砍伐工队在使命区进行的最终砍伐作业。
内蒙古根河林业局萨吉气林场工人在运载新砍伐的木材(2015年3月12日摄)。 林区绵长的冬季,也是砍伐作业最忙的时分。砍木匠人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酷寒中露营,遵从着清林、支杆、砍伐、集材、检尺、归楞、储木等一整套紧密有序的出产流程,分工协作,有条有理。
或许,因为林海过于众多,许多身处其间的人不时感觉到本身的“平凡与藐小”。
在林海,我遇到了胡德新,那时他是大兴安岭林管局根河林业局萨吉气林场902工队的一名砍木匠。作业20多年来,他每天夜以继日、爬冰卧雪、与冬日林海为伴,输送出许多栋梁之材。
在根河林业局萨吉气施业区伐区,胡德新昂首预判树木倒向(2015年3月12日摄)。 因为林区环境杂乱、夏日潮热不宜砍伐,砍木匠作多在冬季进行。胡德新和工友们常常冒着酷寒,背着油锯、斧头,天不亮就上班。胡德新和工友们每个冬季要转场三、四次,在天寒地冻上建立简易的塑料布帐子,吃大锅烩菜,睡火炉板铺,有时甚至为节约露营时刻把地板当成床板用。
在根河林业局萨吉气施业区伐区,胡德新和帮手伐倒一棵树(2015年3月12日摄)。
在根河林业局萨吉气施业区伐区,胡德新(右)和帮手在积雪中行走(2015年3月12日摄)。 和许多工友相同,胡德新是“林二代”。父辈也曾在大兴安岭林区从事砍伐作业。“自己能接爸爸妈妈的班,为国家建造做贡献,苦累也值了。”胡德新对我说,“停伐让森林安居乐业是功德。等停伐今后,除了转产护林作业,我想出资木耳培养、搞庭院经济,多在家陪陪妻子女儿。”看得出,胡德新对林海有些不舍,但也对行将踏上的人生新旅程充溢等待。
在根河林业局萨吉气施业区伐区,胡德新头发上的汗水结成了冰(2015年3月12日摄)。 待到林间新绿后,兴安林海砍木匠,连同他们在这片大森林中从前的汗水、脚印和贡献,都成为每个人回忆深处密密匝匝的年轮。
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金河林业局亚金沟林场106工队,收工归来的砍伐工人在暂时工棚内用餐(2015年3月13日摄)。 露营点里,砍木匠人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聊着停伐后转产的出路,畅想着个人与家庭的未来。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根河林业局萨吉气林场902工队工人在暂时露营地休整(2015年3月12日摄)。 晨曦微露,咱们被露营帐子外一阵阵轰鸣的柴油机马达声震醒。工队的拖拉机手正在给一台浑身冰流子的链轨式拖拉机焚烧,林区俗称“爬山虎”,翻山爬坡通过力强,是最重要的山地集材机械。在露营地的食堂吃过早餐,我与砍木匠人师傅们道别,踏上返程。车窗外,婆娑树影瞬间掠过,回望林海、苍山负雪,不由心生眷恋。
内蒙古根河林业局萨吉气林场工人驾驭履带式集材车转场作业(2015年3月12日摄)。 记住小时分的语文课文《美丽的大兴安岭》中写到,大兴安岭是绿色的海洋,是植物的天堂,一年四季,风景不同,美景如画。那时,我便对美丽奇特的大兴安岭充溢神往,盼望着有一天可以感同身受,博览茂盛壮美的原始森林。大学毕业,梦想成真,我有幸来到新华社内蒙古分社从事新闻拍照报导作业。韶光,让生善于燕赵大地的我与北疆大兴安岭如此近距离触摸。
履行秋季防火使命的武警森林部队官兵在大兴安岭林区靠前驻防(2012年9月18日摄)。 作为分社突发事情应急报导组成员,我曾多次到访大兴安岭林区参与扑火作战和防火演习,与参战的森林扑火队员们扎根山林,幕天席地、摸爬滚打。
在大兴安岭林区野战训练场,武警内蒙古森林总队官兵在实兵救活作战演习中熄灭余火(2012年9月17日摄)。
在大兴安岭林区野战训练场武警内蒙古森林总队官兵在实兵救活作战演习中扑救活头(2012年9月17日摄)。
武警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支队官兵在扑火前哨吃饭(2008年4月20日摄)。
武警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支队官兵在扑火前哨(2008年4月20日摄)。
武警内蒙古森林总队声援大兴安岭森林大火前哨的官兵在火场救活(2008年4月20日摄)。 在络绎不绝的前史长河中,十年不过是弹指一瞬,关于一株树木、一片森林、一种出产方法和社会开展理念来说,却是推陈出新、面貌一新的划时代转型革新,也是从远古走来的大森林续写新时代生态文明传奇的绚丽史诗!
内蒙古阿尔山市白狼林区冰雪消融、杜鹃开放(2014年5月14日摄)。 当年漫山遍野于林区小镇居民点房前屋后苗圃中的新枝幼芽,应已茁壮成长、亭亭如盖。人类与大森林调和开展、美美与共的故事仍在继续……
这是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乌尔其汉林业局林业员工日子区,一名林业工人在自家的宅院里育苗(2014年5月14日摄)。
■编后记:
10年前,全面中止天然林商业性砍伐,让森林静了、绿了。通过长时间安居乐业和林业人的尽心育婴,大兴安岭现已成为我国北疆重要生态屏障,莽莽林海再现生气勃勃。
2024年11月11日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柴河镇拍照的牧群。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这是2021年7月28日拍照的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境内的莫和尔图林场一景。 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全面中止天然林商业性砍伐之后,大兴安岭林区走向转型开展之路。现在林下经济和旅行业并重,大兴安岭正加快把生态优势变为开展优势,在高质量开展、可继续复兴路上阔步前行。现在的大兴安岭,林子密了,人气也旺了。停伐后,原生态的雪景招引了拍照爱好者和游客的目光。林区人抓住机遇,打造出举世闻名的雪乡景区。不止旅行,凭借丰厚的森林资源,黑龙江要点国有林区的蓝莓酒、桦树汁等一系列林产品走入商场。停伐后,数万名林业工人放下斧锯,许多砍树人变成了护林人。
大兴安岭呼中区富兴菌业木耳培养区负责人关兴武在展现木耳(2016年8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凯 摄
2018年1月10日,张明裕(左)和陈庆林(右)在内蒙古自治区阿尔山市光顶山林场进行日常巡护作业。他们俩都干了10多年的砍木匠作,停伐之后,他们成了护林员。 新华社记者 刘磊 摄
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区一家山野珍品科技开发企业,工人对林下绿色有机食物进行加作业业(2022年8月24日摄)。近年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优化安稳产业链,量体裁衣开展林果、林菌等林下绿色有机食物培养业,打造林下绿色有机食物精深加工基地。新华社记者 王松 摄
游客在大兴安岭北极冰蓝莓酒庄有限公司内选购野生蓝莓制造的蓝莓酒(2023年3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在黑龙江省漠河市北极镇拍照的北极村周边一处漠河林场作业点(2023年12月24日摄,无人机相片)。每年冬季,漠河林场员工都会组成森林育婴部队,扛着油锯、割灌机等设备,前往人迹罕至的深山作业点进行营林作业,修剪病腐木、被压木,改进林木的成长环境。新华社记者 石枫 摄广袤林海,结壮肯干的林区人满怀神往,正一步一个脚印,筑牢北疆生态安全屏障,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
记者:张领
本期掌管:程婷婷